˹誰不愛台灣? 有機會讓台灣品牌站上頒獎台是全民的榮耀˼
Kalvin Clein: 車上賽道對品牌好嗎? (車廠原是很反對賽道的,未來正在開始改變)
Stan: 對於建立品牌的信任度是有幫助的,尤其是在於引擎性能、耐用度、操控能通過賽道的考驗,便可贏得消費者的信任,也是扭轉這品牌既有印象的好方法。
帥哥: 那就說定了,我們來打破原廠Mazda 3 在龍潭賽車場的紀錄。
Stan: 有引擎、變速箱、底盤的技術手冊嗎?
“M”: 沒有,目前所有的技術資料都是零碎的。
LUXGEN 品牌強化里程碑啟動
因為車輛還未到量產階段,有許多部分包含動調、底盤、內裝等都還在調整。
最後納廠可提供的條件為只有以下三樣:
1. 車輛測試(一 天賽道) 每次只能提供2~3天(含來回托運各一天)
2. 車輛總共只能提供3次
3. 第四次必須直接做單圈測試
競賽或挑戰單圈最速紀錄對我來說不是多大的困難,但在如此有限的時間要挑戰且完全不熟悉車況、沒有足夠的技術文件、還有人員的配合、天氣的掌握等一切都是可能的變因。當時沒有適當的場所準備車輛(必須保密),所以靈機一動租汽車旅館當成 XPro2 (當時公司英文是 TSD) 的技術總部,也把身邊陪我上山下海的技術團隊 Hammer & Long-Legs 加入。
1-XPro2 總部 – Motel room 212
2-車輛迅速從運輸車卸下
3-車輛快速進入技術總部
1. Stan 紀錄數據
2. 工具與儀器
3. 測量與調整
在前2次的測試遇到天氣不適下毛毛雨或是天氣太冷,距離62秒(Mazda 3 unofficial 紀錄) 差0.5秒,遇到的問題如下:
- 6速AISIN變速箱
1. 在正常warm up lap太容易超過變速箱油的工作溫度而進入保護模式
2. 手自排變檔容易鎖檔進入保護模式造成單圈反而慢2秒 - 操控入彎
1. 過度推頭 - 煞車系統
1. 大致上沒什麼問題 - 底盤設定
1. Maxxis 輪胎(還在調整 compound) 在某彎內抓地G值過高而造成sidewall flex and skid 前後不平衡
2. 阻尼前後rebound & compression overall setting 還在調整中造成操控不佳,且會有一段空虛造成快速 compress 時震動
3. 阻尼彈簧 華創還在設定中
4. 扭力樑式拖曳臂torsion 值不理想
我一定必須改變開法、路線、與車輛設定
不幸的,離預定要正式挑戰破紀錄的前幾日,原廠將唯一車輛借給其他車手在龍潭奔馳,結果車輛送回到技術中心檢測發現:
輪胎磨損經歷太多 heat cycle 造成硬化、來令片過熱損毀,在完全沒零件更換時怎麼辦?
Chapter 2 [2/2]– Stan 與 國產車最速單圈奧秘 (必看,從未公開)